主要索引標籤
《2012年個人資料(私隱)(修訂) 條例》與教會機構
等價交換變質了,不過……
「人不付出犧牲,便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要得到甚麼,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這就是鍊金術的基本原則──等價交換。」──《鋼之鍊金術師》漫畫中主角用自己的左腳和右手作出交換。
在現實中,等價交換的犧牲不是天方夜譚。然而大前提卻變成了只要犧牲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
沒有人知道的決定時間
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至今已三年了,但仍然遲遲未有進展,對於申請人及公眾都是難以接受的事。其實批准也好,否決也好,也應該有一個決定。需要三年以上去作一個決定,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於公共空間表達性議題的再思
本年三月中,基督徒藝人高皓正先生在facebook中發表了〈10個不「婚前性行為」的理由〉和〈脫離「自瀆」小貼士〉(編按:原文章標題為「帖士」,現改為「貼士」) 兩篇與「性」有關的文章。基督教中的性倫理有清晰的立場,「性」應留在婚姻關係中;反對「婚前性行為」和不鼓勵「自瀆」亦是教會一貫的立場。儘管我們對這兩篇文章中某些論點有所保留,但其內容亦大致接近教會的教導。
澳門開放賭權的反思
十年前,香港實行賭波合法化。然而早在2002年,澳門開放賭權。當時大家以為這只會影響何氏家族的生意。十年過去,澳門今日已成為全球第一賭城,地區生產總值成為全亞洲最高,從批給賭博專營權所得的直接稅已成為政府收入最主要的來源。[1] 澳門人的福利開始提升,政府更於財政預算案中年年派錢。
經歷為本的學習危機
自教育改革後,很多人都將學習經歷掛在口邊,提倡跳出課室,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隨即,學校舉辦很多遊學團,甚至組織學生參加六四集會、七一遊行,帶學生去遊行示威,體驗示威文化;有些學校又會帶同學體驗貧窮。
賭波合法化十週年盤點
自特區政府於1999年放風要將賭波合法化,明光社立即發起登報聯署表達關注及反對,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賭博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賭博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全面的,在經濟適應、才能發展、社群整合及身心維持方面都有不良的效應。我們預期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將進一步受到賭博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