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變與不變——Omena:我只是平凡人

Omena    |    2009年下旬完成手術,著有《我有過26年的男兒身》
11/07/2013
對於變性議題,人們很快便把焦點放到變性手術上,但可別忘了經歷其中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所面對及經歷的掙扎都不足為外人道。外人以為變性手術就是一切;然而,他們有不同的想法,而且選擇了不同路。就讓我們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聆聽他們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可別忘了,他們同樣都是上帝疼愛的人。

變與不變——Joanne: 選擇進行變性手術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
11/07/2013
Joanne (2009年完成變性手術,是由男變女的女同志): 選擇進行變性手術 

變與不變——康貴華醫生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
11/07/2013
「變性」意味的並不止於施行手術那刻或之後。希望變性的人其實已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掙扎了好一段時間。當中有些人會選擇進行變性手術,有些人卻不然。本文作者訪問了精神科醫生康貴華醫生(康醫),為我們講解性別認同異常的情況。另外,再了解三位對自己的性別認同久經掙扎的朋友的心路歷程。
 

變與不變 龍仕功:選擇從過去的枷鎖中釋放出來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
11/07/2013

不論是行為還是喜好,龍仕功兒時總覺得自己是個女孩子。「娘娘腔」是個常被掛上的標籤。年少時他跟女孩一起才能找到身份認同,甚至青春期發現自己在性方面受男性吸引。「厭惡」是他對自己男性的身體和外形最貼切的描述,內外無法協調,還受著「性別焦慮症」的折磨。

性教育是情緒上的引導和支援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8/07/2013

明光社於2013年5月31日舉辦了本年度第二次性教育教師訓練,題為「如何教好性教育」,並邀請了觸動輔導中心創辦人程翠雲女士擔任講者。是次有四十多位老師及青少年工作者參加,席間氣氛輕鬆,程女士透過活動讓參加者更投入討論,透過交流令大家一同動動腦筋,探索如何教好性教育。
 

與不一樣的生命同行 需要不一樣的堅持

羅遠婷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8/07/2013

愛蓮事工始於1999年,機構起初以接觸街頭風塵女子為主,後來隨著一樓一鳳數量增多而將服侍焦點集中在她們身上。機構同工每星期會前往她們工作的地方作探訪,主要目的在於結識她們並了解其需要,而且亦會與她們成為朋友;日後待時機成熟後更會為她們介紹信仰。機構最終希望她們有日會脫離賣淫生涯,成為「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投身社會。
 
心懷憐憫 與風塵女子同行

我要結好一個婚?

05/07/2013
在現時香港社會,或許有人以為結婚是守舊陳腐的習俗,有人選擇單身,又或以同居的方式生活,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繼而成家立室,仍是很多人心裡的追求目標。
 

七一遊行 去不去也會被標籤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4/07/2013

本地樂隊RubberBand幾經風雨,七一終於完成那個被惡名為「維穩」的「巨蛋騷」。樂隊成員穿了黑底白字寫「NO」的汗衫,之後再去七一遊行,又唱《睜開眼》,才能為樂隊挽回敢於批評社會的形象。
 

但有一個夢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4/07/2013

各位關心明光社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