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村屋—另類的住屋祝福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1/03/2013

房屋問題,不少人認為說到底就只是關乎「上樓」與否,即是能否買樓的問題。主流想法認為有錢就買,沒有錢就租,事情就是這樣簡單,亦過度美麗。
 
實情是,有人為了買樓借錢用作首期,同時亦有人雖然有大筆儲蓄,卻選擇租樓。更妙的是,他們買和租的,均是被人形容為交通不便,夜晚危險,沒有升降機,又有蚊叮蟲咬的村屋。
 

匯合彩池勢助長賭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馬會經過幾年努力,最近成功爭取政府支持匯合彩池。所謂匯合彩池,就是將香港與世界各地不同的賽馬賽事的彩池匯合,統一彩池。此舉可以令外圍不能再因為賽事有兩個彩池,利用賠率差額套戥;同時因為世界各地的彩池都匯合成一個,所以相關的賽事賠率因而變得更加吸引,以吸引更多人參加賭博。

為何要報死人新聞?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一個人的離開,為何會成為新聞?近日,社會接二連三發生謀殺、兇殺及自殺事件,牽動社會情緒。可是,某大傳媒的報章,居然連續幾天以頭版頭條,將這些新聞以「揭秘」方式報道。當中,沒有一篇談及案件所帶出的社會問題,也沒有一篇提供處理家暴、青少年與家長代溝問題的方法,更沒有一篇講及私影時慘遭性侵的處理方法,更遑論提供一些輔導情緒困擾的服務資料。這些故事,彷彿在為愁雲慘霧的春天,添些眼淚。

仍需密切留意《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事態發展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21/03/2013

去年11月何秀蘭議員提出有關《同志平權》之動議被否決後,社會各界都關注行政長官在2013年1月1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會否展開《性傾向歧視條例》的諮詢或立法工作。最後施政報告表示政府並無任何諮詢計劃。但細看施政報告的內容後,我們留意到政府替反對立法的一方加了一個虛假的反對原因。施政報告的文字如下:

 

報道還是誤導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1/03/2013

2012年12月2日,《新報》於頭版報道有關本地精神病患者的情況。誠然,報道內容是建基於事實,指出支援精神病患者的資源並不足夠,當中亦有呼籲社會人士主動認識精神病以避免不必要之猜疑。然而,報章卻用上「小心,癲人出沒」作為頭條,「精神病新症每年3萬」作為副題,這樣會令讀者容易聯想為「精神病等如癲」。另外,報道亦附上一個身穿有帽外套,目露紅光,左手拿著刀的人物插圖,實在叫人心寒。

安居樂業的迷思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21/03/2013

近年,居住問題成為香港人最關心的課題,很多人以擁有一層自住物業為一生的目標,但隨著樓價不斷「飛升」,人工卻二十年不變,擁有自置物業變得愈來愈不可能。為了擁有一個安樂窩,有人集合全家的力量購買,有人選擇租房,有人選擇婚後與父母同住,以節省支出,儲存實力,有人選擇留在低薪的工作,不加薪不升職,為的是要繼續符合資格申請公屋/居屋。您又會作何選擇?
 

香港人住得起嗎?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1/03/2013

樓價愈升愈高,香港人住得起嗎?過去十年,以新界細單位(建築面積40平方米或以下)為例,平均每平方米

誰掌管香港?對地產商壟斷的反思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21/03/2013

試回想一下,以下情景是否似曾相識?
 
每日早上,弄醒你的不是那耗盡半生積蓄換來的「海畔」晨光,而是從「發水樓」外傳來陣陣的行車噪音。你暗嘆為何當初誤信地產商精心勾畫的廣告。
 

人在網中,身不由己?

21/03/2013

­在巴士和港鐵裡,不難看見愈來愈多人「低頭思故鄉」:每人手執一機,或是忙於打訊息、facebook、 WhatsApp、SMS和Candy Crush…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