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十八歲申請公屋 —青年住屋的迷思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2/03/2013

青年居住問題成為香港近年重要話題,由父母代交首期置業,到變成寄生族,或者住劏房,甚至子女一到十八歲申請公屋,均見青少年「住屋」問題。這問題牽涉的除了住屋,還有傳統社會對「家」、對成功、對婚姻等等的迷思,要拆解似乎並不容易。

 

感謝神

樓曾瑞校長    |    明光社董事會主席, 迦密國際學校總校長
22/03/2013

年紀一大,時間過得特別快。轉眼間,在柬埔寨近兩年的事奉就過去了。回頭一看,心裡不自禁地發出讚嘆的聲音:主啊,感謝祢!

退休三年多,神不嫌我年逾耳順,對柬埔寨一無所知,仍差遣我到金邊參與基督教教育事工,祝福那兒的莘莘學子,主恩豐盈,感謝神!

Click著青少年的心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2/03/2013

今年生命倫理對談以大眾文化與倫理為主題,透過探討電影、情歌、小說、動漫及電視劇,以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探討當中的倫理價值觀。

電影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2/03/2013

大眾文化與倫理系列 第一回 

 

村屋—另類的住屋祝福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1/03/2013

房屋問題,不少人認為說到底就只是關乎「上樓」與否,即是能否買樓的問題。主流想法認為有錢就買,沒有錢就租,事情就是這樣簡單,亦過度美麗。
 
實情是,有人為了買樓借錢用作首期,同時亦有人雖然有大筆儲蓄,卻選擇租樓。更妙的是,他們買和租的,均是被人形容為交通不便,夜晚危險,沒有升降機,又有蚊叮蟲咬的村屋。
 

匯合彩池勢助長賭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馬會經過幾年努力,最近成功爭取政府支持匯合彩池。所謂匯合彩池,就是將香港與世界各地不同的賽馬賽事的彩池匯合,統一彩池。此舉可以令外圍不能再因為賽事有兩個彩池,利用賠率差額套戥;同時因為世界各地的彩池都匯合成一個,所以相關的賽事賠率因而變得更加吸引,以吸引更多人參加賭博。

為何要報死人新聞?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一個人的離開,為何會成為新聞?近日,社會接二連三發生謀殺、兇殺及自殺事件,牽動社會情緒。可是,某大傳媒的報章,居然連續幾天以頭版頭條,將這些新聞以「揭秘」方式報道。當中,沒有一篇談及案件所帶出的社會問題,也沒有一篇提供處理家暴、青少年與家長代溝問題的方法,更沒有一篇講及私影時慘遭性侵的處理方法,更遑論提供一些輔導情緒困擾的服務資料。這些故事,彷彿在為愁雲慘霧的春天,添些眼淚。

仍需密切留意《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事態發展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21/03/2013

去年11月何秀蘭議員提出有關《同志平權》之動議被否決後,社會各界都關注行政長官在2013年1月1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會否展開《性傾向歧視條例》的諮詢或立法工作。最後施政報告表示政府並無任何諮詢計劃。但細看施政報告的內容後,我們留意到政府替反對立法的一方加了一個虛假的反對原因。施政報告的文字如下:

 

報道還是誤導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1/03/2013

2012年12月2日,《新報》於頭版報道有關本地精神病患者的情況。誠然,報道內容是建基於事實,指出支援精神病患者的資源並不足夠,當中亦有呼籲社會人士主動認識精神病以避免不必要之猜疑。然而,報章卻用上「小心,癲人出沒」作為頭條,「精神病新症每年3萬」作為副題,這樣會令讀者容易聯想為「精神病等如癲」。另外,報道亦附上一個身穿有帽外套,目露紅光,左手拿著刀的人物插圖,實在叫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