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香港與同性婚姻的距離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5/09/2025

香港並不承認事實婚姻,但終審法院卻要政府間接承認同性伴侶的事實婚姻。

男女分隔廁所竟違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男生入男廁,女生入女廁,是幼稚園生都懂的基本常識,但高等法院在本年7月作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裁決——公廁「男女分隔」違憲。法院為何會作出一個顛覆常理的判決?我們又是否可以任意進入異性的廁所?

網騙是泡影、是深淵 -- 《孤注一擲》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網騙陰霾籠罩全球,中國犯罪劇情片《孤注一擲》參考了大量網絡賭博和網絡詐騙案例,向世界揭示這條隱匿於高薪誘惑與虛擬博彩背後的罪惡產業鏈,讓人知道網絡騙局是如何被貪婪的操控者編織而成,裡裡外外都是精心策劃,讓人無法自拔。

「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講座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政府早前提出《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以履行終審法院《岑子杰案》的判決,關心婚姻及兒童福祉運動、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基金、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與明光社於2025年7月31日合辦講座:「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從法律、哲學及社會角度剖析《條例草案》,強調其潛在衝擊,並建議

「褪網2025 –– 親子無手機晚餐」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明光社、AWANA、香港基督少年軍、基甸事工及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合辦的「褪網2025 –– 親子無手機晚餐」活動及徵文比賽已在8月圓滿結束,活動以「唔碌手機2個鐘

家多一點——家庭友善在教會 週年研討會精華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2/09/2025

2009年5月,研究中心首屆研討會的主題為「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當年的討論主要集中於社會政策。時隔十多年,研究中心再度探討家庭友善政策,而今次的焦點是教會。2025年6月27日,我們與約100位來自不同教會的教牧同工、執事、機構主管及信徒領袖等進行了美好的交流,共同探索教會及機構中有關家庭友善政策的課題。

努力活著,原來就是超前部署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2/09/2025

剛過去的暑假,不知大家有沒有趁著假期出行?是「返鄉下」還是到了甚麼地方?現在大家都要「超前部署」,筆者也嘗試避開一些熱門旅遊國家,到了有「歐洲度假天堂」之稱的巴爾幹半島一遊。原以為一個簡簡單單的小假期旅程,結果遊走每個小城中,都發現一點大道理……

生老病死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18/09/2025

之前寫過有關衣食住行,思考字詞本身排序是否有著其優次先後,還是會因著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生老病死,就有著其順序的意義。生與死肯定是放在最先及末後。除非是基督信仰中,主耶穌曾說過的:「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就是先死而後生及重生的概念。當然,不涉及信仰,人的生與死也是注定的,但老與病卻並不是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