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人生總有鳥事在發生──面對挫折的必修課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2/10/2025

《人生總有鳥事在發生──面對挫折的必修課》是一本讓人一邊讀,一邊嘴角不自覺會揚起的書。作者蘇‧撒爾維把挫折比喻成「跌在身上的雀屎」——天空有鳥飛過、底下有人行走、雀屎落在某人身上,其實是生活裡自然發生的事,這個平實的比喻讓人有一種釋懷的感覺。作者透過不同情境,例如穿著正裝去面試、參加重要聚會時卻黏上雀屎,描繪出挫折如何打亂我們的計劃,讓人心裡一沉。

跨宗派機構合一服事 遊樂園認識永恆樂園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5/09/2025

一次跨宗派、機構的暑期聯合服事,成就了合一美好的見證。暑假期間,明光社聯同基督教宣道會恩澳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福樂堂、綠楊浸信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長沙灣堂、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一起跨地域、跨宗派攜手合作,籌辦了一次社關宣教事工,與基層家庭一起遊樂園。

香港與同性婚姻的距離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5/09/2025

香港並不承認事實婚姻,但終審法院卻要政府間接承認同性伴侶的事實婚姻。

男女分隔廁所竟違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男生入男廁,女生入女廁,是幼稚園生都懂的基本常識,但高等法院在本年7月作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裁決——公廁「男女分隔」違憲。法院為何會作出一個顛覆常理的判決?我們又是否可以任意進入異性的廁所?

網騙是泡影、是深淵 -- 《孤注一擲》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網騙陰霾籠罩全球,中國犯罪劇情片《孤注一擲》參考了大量網絡賭博和網絡詐騙案例,向世界揭示這條隱匿於高薪誘惑與虛擬博彩背後的罪惡產業鏈,讓人知道網絡騙局是如何被貪婪的操控者編織而成,裡裡外外都是精心策劃,讓人無法自拔。

「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講座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政府早前提出《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以履行終審法院《岑子杰案》的判決,關心婚姻及兒童福祉運動、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基金、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與明光社於2025年7月31日合辦講座:「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從法律、哲學及社會角度剖析《條例草案》,強調其潛在衝擊,並建議

「褪網2025 –– 親子無手機晚餐」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明光社、AWANA、香港基督少年軍、基甸事工及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合辦的「褪網2025 –– 親子無手機晚餐」活動及徵文比賽已在8月圓滿結束,活動以「唔碌手機2個鐘

要為正邪定分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5/09/2025

「難為正邪定分界」是一首歷久不衰的流行曲,因為它道出了許多人在觀察世情時都見到的現象,世上既有不少偽君子,但同時亦見到不少挺身仗義的屠狗輩,有時,是非黑白真的不容易分辨,不過,不容易分辨不應成為我們放棄去分辨的藉口,因為我們雖然無法真正看透人的內心,但神亦給予我們足以判別明顯是假或明顯是錯的智慧,人的大腦不是可有可無的創造物。

Deepfake的陰暗面:詐騙與色情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人工智能Deepfake(深度偽造技術,下稱:深偽)的發展,能透過深度學習算法合成高度逼真的影像、聲音或影片,讓人難以分辨真偽。然而,技術愈加發展,它愈成為全球網絡詐騙及合成色情圖片的網絡欺凌工具,令更多受害者蒙受巨額損失、心理創傷和社會信任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