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環保政綱非空談 治標治本方可取

吳庭亮    |    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30/08/2012

環保已變成潮流,在立法會候選人的政綱中幾乎已是不可或缺的部份。然而,基於不同的政黨立場和政治背景,環保政綱背後的理念是甚麼?基督徒如何判斷哪些政策適合香港而值得支持呢?
 

「均衡」事奉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30/08/2012

陳永浩博士在「樹呀樹呀」一文(p.4),哀悼在颱風中被摧毀的樹木,指出若植樹不當,把樹木視為表面裝飾擺設,缺乏生命所需要的空間和營養,那本應是老樹盤根的大榕樹,也會連根拔起。
 

人在江湖——如何做好職場、家庭與教會的事奉?

整理︰黃展睿    |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 明光社暑期實習生
30/08/2012

2012年7月份的倫理對談,我們有幸請來英華女學校校長李石玉如女士,石校長在「基督徒如何做好職場、家庭、教會的事奉」這題目上,與20位與會者分享了她的看法和經驗。
 

唱國歌,的確很感動流淚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25/08/2012

現時教育局硬推「國民教育」,加上港人登上釣魚島,又經過四年一度的奧運,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國度「多聽多唱」,熟悉一下,以培養感情。當國家運動員得獎或聽到國歌時,懂得感動和動情嘛!當教育局要求小學生唱國歌後要集體大聲叫「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時,卻鮮有人提及我們國歌的「坎坷背景」。

奧運精神:理想與現實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3/08/2012

倫敦奧運剛結束,後續活動仍一個接一個。上星期有報社舉辦「型男索女」選舉,讓讀者在報社預定的10男10女中選出心儀的男女運動員各一名。而今個星期倫奧的國家隊金牌代表團亦會訪港叁天,除了作羽毛球、乒乓球及跳水的示範表演,也會參與大匯演。籌備大會希望香港巿民可以親眼目睹內地金牌運動員的風采而受到感染,從而推動全民運動。

尊重身體無分男女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6/08/2012

上星期有80名赤裸上身的外籍男模特兒聚集在中環,為一外國服裝品牌宣傳造勢。他們被過百市民圍觀拍照,更因為市民聚集在馬路上,而需要警員到場維持秩序。而在媒體及網絡上,看到很多女性與這些男模合照時,更主動要求擁抱、摸胸,狀甚享受。

選民的願景

林國冬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10/08/2012

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近了。近日,街頭巷尾,總掛著色澤鮮明的旗幟。各路助選團隊,總會在街道上各佔有利位置,推介他們的候選人。而不同的消息,也會充斥在各大傳媒的報道。不過,最重要的,就是身為選民我們會怎樣投票呢?作為成熟的公民社會,選民必定知道,可以透過自己手上的選票,選出適合的人。若有賢能之士,我們可以用選票,表達對其支持。

同性戀是罪嗎?教會一直以來的立場

劉志雄    |    香港性文化學會資深牧職幹事
06/08/2012

同性戀是當代敏感議題,社會上存在不同意見。然而,在基督教二千年傳統裡,教會一直根據聖經教導,認定同性戀是罪,由初期教會以至現代也是如此。誠然,我們無法列出歷史上基督教各宗各派在這方面的言論,但參考最有代表性的那些神學家,已可表明教會長久以來的立場。

價值中立的性教育對孩子最好?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2/08/2012

在現代社會,每當提到自由、民主及平等,應該沒有人會認為這些東西不好;反之,大家都對它們珍而重之,看為寶貴。但是否要在生活上每一個層面,都必須把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才對大眾最好,相信在此話題上,不同人或有不同意見。不過,就以性教育而言,筆者並不認為美國推行那套自由民主式的性教育,對孩子有好處。簡單來說,美國的性教育便是要提倡價值中立,不管任何年齡,性自由都是一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