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當代戀愛多面睇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謝芳)
14/02/2018

「我是說,你們應當順著聖靈行事,這樣就一定不會去滿足肉體的私慾了。因為肉體的私慾和聖靈敵對,聖靈也和肉體敵對;這兩樣互相敵對,使你們不能作自己願意作的。」《聖經新譯本》〈加5:16-17〉

愛滋病防治策略建議書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8/02/2018

政府在過去數年雖然投放了不少資源在愛滋病防治的工作上。然而,其成效卻極不理想,以致2017年第一季的愛滋病新增感染數字創33年新高。

從數字上看,男男性接觸仍為新增感染案例的主要來源。當局亦已將愛滋病防治的策略鎖定在相關群體上。然而,本社認為現今對相關群體的教育工作上卻有極大誤區,必須正本清源,否則投放再多資源,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依然難有成效。

 

離婚率高企下的港人結婚趨勢

張勇傑    |    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05/02/2018

婚姻是人生大事,男女二人由相識、相愛,及後發展成夫婦組織家庭,影響深遠。

平機會會幫助推動粵語嗎?

01/02/2018

浸大普通話畢業要求風波弄得滿城風雨。本社員工有不少為浸大出身,對此事意見紛紜。對於本文普通話畢業要求的存廢、學生態度和校方處理等問題,坊間已有豐富討論,故本文希望討論另一極為重要,但無人問津的問題:語言與歧視政策問題。

 

普通話畢業要求是歧視,但沒有法例處理

由性別承認看社會政策與信仰的磨合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1/2018

「拒絕定立性別承認法,指出單憑主觀感覺決定性別的荒謬,同情最後仍選擇性別重置手術的性別焦躁症患者,但不能降低以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身份證上性別標記的門檻。」這是明光社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作出的建議和立場,謹供各位關注性別承認議題的弟兄姊妹參考。

性別承認的幾個主要爭議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30/01/2018

政府在2017年6月發表了有關性別承認的諮詢文件,徵詢各界對法律上性別承認等多個議題的意見,諮詢期於同年的12月31日正式結束。社會各界對此意見不一,爭議相當激烈。本文將整理各界提出的觀點與論據,讓讀者可更全面地掌握是次爭議。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7年12月)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0/01/2018

國際

對同性婚姻郵寄公投的結果為:贊成61.6% 反對38.4%。其後國會大比數通過同性婚姻。所有保障宗教和言論自由的修正案都被否決。

 

《天賦的禮物》(Gifted)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30/01/2018

小妹妹Mary精靈可愛卻又老積非常,自小就無父無母,由舅父Frank照顧。為了讓她能像平凡小孩子般成長,Frank唯有刻意埋藏她的數學天賦,但卻被老師、校長及婆婆發現,引起了連番風波……

《沉默》(Silence)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30/01/2018

葡萄牙耶穌會Father Ferreira被指棄教,Ferreira的兩個學生Father Rodrigues和Father Garupe在澳門找到一名日本漁民吉次郎帶領他們到日本。他們發現日本逼迫信徒情況嚴重,教會活動轉至地下形式,吉次郎更是多番否認信仰,之後卻又回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