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民間社會房屋計劃的成效及啟示

鍾劍華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5/05/2017

香港的住屋問題,困擾着千家萬戶。政府的政策也長期跳不出原有的框框。結果是收入未能符合公屋入息限額及資產水平的,要不就是捱貴租,要不就是要千方百計希望可以上車。

民間社會房屋計劃的成效及啟示

鍾劍華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5/05/2017

香港的住屋問題,困擾着千家萬戶。政府的政策也長期跳不出原有的框框。結果是收入未能符合公屋入息限額及資產水平的,要不就是捱貴租,要不就是要千方百計希望可以上車。

正視問題 努力帶來改變

羅遠婷    |    前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5/2017

基督教作家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曾這樣談過召命:「當你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相交之處,就是你召命所在。」而這在精神科醫生嚴始立醫生(Larina)身上,及其所發起的「醫護天使」行動成員見證了這說話。

不應被手機影響生活及家庭關係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5/05/2017

由本社與數個教育界、家長教師會及社會服務團體組成的「關注傳媒對青少年影響聯席」於2016年10至11月進行了「手機文化對青少年影響調查」,成功訪問了近1,000名中學生及青少年。

援交是社會實驗?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17

自從2008年轟動全城的援交少女兇殺案後,我們已很少從主流媒體上聽到有關援交的新聞。但其實在新媒體的操作下,香港的援交情況從未曾停頓,援交資訊半公開地散落在網絡不同地方,識途老馬和援交少女自有他們的方法互相聯絡,進行交易。

不對焦的不鼓勵賭博政策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5/2017

政府口口聲聲稱不鼓勵賭博,但香港社會就出現馬會的投注額不斷上升,尋求戒賭輔導和治療的人數下降的怪現象。

明碼實價的#PTGF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5/05/2017

早前網上流傳有關出租女友的帖子,一時間牽起熱話,有人認為「明買明賣」亦無不可,更有自稱是出租女友的網友寫了一篇文章,捍衛自己做出租女友的「權利」。

夢完了,怎去過日子?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28/04/2017

一場特首選舉完了,選出來的與民意設想的不同。雖然能真正參與選舉的只有千多位選委,但市民大眾不論是「食花生」又好,還是上網討論也好,都像有份參與一樣。

面對苦難,我們還能愛神嗎?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8/04/2017
生命倫理對談
抉擇人生系列 ‧ 第三回

講員:楊慶球牧師 │ 加拿大恩道華人神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