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數據、謊言與真相
19/11/2018
《數據、謊言與真相: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
作者: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維茲(Seth Stephens-Davidowitz)
譯者:陳琇玲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商周出版
出版年份:2017年
2018生命倫理對談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
講員:陳國權博士 | 整理:歐陽家和
| 陳國權博士(道在人間靈修、輔導、文化中心 主任) | 歐陽家和(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1/2018
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 (Bohemian Rhapsody)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07/11/2018
圖:翻攝自網路
我1991年開始在香港大學工作,負責培訓老師,除了日常教學工作,還需要到老師任教的學校觀課。
對於網戀可否開花結果......我有話說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31/10/2018
網上情緣,常常給人的印象就是危險,「食快餐」,有性無愛,騙局。單身男女,一不小心,不能自拔,恨錯難返,悔不當初。活出希望事工巿場總監謝靜怡(Agnes)和行政總監杜奧利博士(Dr. Olli Tuominen),卻早在10年前已經透過網絡工具認識對方,最後結婚成為伴侶,他們究竟是怎樣令這段網上情緣開花結果呢?
授權充份應對同性關係的訴求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19/10/2018
在醫療決定、探病、生活、財務、後事安排上,有些同性伴侶感到遭不平等對待。因為那些安排往往被默認由配偶或親人負責,而不是同性伴侶。
「娘炮」與「女漢子」
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8/10/2018
近來「少年娘,則國娘」的「娘炮」現象成為中國當下的熱門話題。所謂「娘炮」(俗稱「女人型」)是指男生的言行舉止都十分陰柔,與傳統男性的陽剛形象有很大落差。官方媒體新華社曾刊文批判「娘炮」現象。而最近中國主流媒體更出現「限娘令」,許多具「娘炮」形象的藝人遭到封殺。一時間,整個社會都熱烈討論男人是否應有男人的樣子,以及到底應否改變「病態文化」。
歐盟通過影響全球的歐盟網路版權指令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0/10/2018
在山竹襲港前數天,有一宗影響全球的大事發生了,但本地媒體幾乎沒有報道:9月12日,歐洲議會以438比226票通過了極具爭議的「網路版權指令」(Copyright Directive)——第13條(Article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