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本年四月發表一份,在人類胚胎進行CRISPR/Cas9的修改人類遺傳基因科研報告。此科研的道德倫理問題在學界掀起很大反響。筆者在此希望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嚴重性。
中國科學家本年四月發表一份,在人類胚胎進行CRISPR/Cas9的修改人類遺傳基因科研報告。此科研的道德倫理問題在學界掀起很大反響。筆者在此希望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嚴重性。
(專訪: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吳庶忠教授)
(口述:吳庶忠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口述:吳庶忠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127:3,現代標點和合本)」
一家在海外註冊的證婚公司公然在香港報章以「生男生女,由你決定」作招徠,大賣試管嬰兒「服務」廣告。不只是試管嬰兒,代孕也是另一種常見的「服務」。早前發生的泰國代孕母事件,使我們不得不驚覺在這去道德化的世代裡,原來代孕已在某些國家成為一種「產業」。在自由至上的原則下,一切都如同一種選擇:客戶選擇花錢找人提供服務;勞務者則考慮金額是否能夠接受。一旦雙方都同意合約條款及沒有傷害第三者的情況下,交易便生效。
人工生殖科技日趨成熟,今時今日往往不再是問能不能做到,而是應不應該做。當中的倫理探討非常豐富,而且是不斷發展下去的,有關討論更會直接影響國家如何制訂法例以平衡爭議。但科技議題的討論層面可以很闊,筆者嘗試不提供單一答案,而是從使用科技者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探討人工生殖科技的種種倫理問題。
生育是不少夫婦的願望,渴望膝下有兒,弄兒為樂,又或延續香火,繼承祖業,但並不是每對夫婦都能成功懷有下一代。據統計,每六對夫婦,便有一對有不育的情況。[1]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不育的機會率便相對增加,年過40的婦女尤甚。
不少情侶經過戀愛,然後進入婚姻階段,生兒育女及種種與之相關的事情很快會成為他們考慮的問題。當有些夫婦掙扎是否要生小孩時,也有不少夫婦卻因不育而煩惱,甚至希望進行人工受孕。決定或不決定生育,甚或是否進行人工受孕,背後牽涉了種種倫理道德及信仰的關注。因此在面對各種選擇,作為信徒的已婚夫婦除了從自身處境作考慮,更可多行一步從信仰及神學層面出發,思考相關問題,然後才下決定。筆者訪問了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李耀坤博士,他會與我們討論與生育相關的神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