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會關懷

「小財爺」與「大特首」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23/01/2014

政府坐擁龐大的財政儲備,有言政府不應做守財奴,但也有言特首不應慷納稅人之慨作自己的政治資本,今次施政報告被批評未能惠及中產,壓力明顯落了在草擬財政預算案的財爺身上。有批評指特首與財爺在理財觀念上有矛盾,然而從兩者的矛盾中我們可以理解兩人背後其實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管治理念,並起了互相制衡的作用。

換機前——停一停 諗一諗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23/01/2014

智能手機,簡單而言是指一部運行獨立作業系統(OS),可安裝不同類型應用程式(apps),擴充了功能的手機,並同時提供音樂播放、攝影、攝錄、上網(Wifi, 3G, 4G LTE)、GPS導航等功能。近年隨著人們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日益加深,手機的更換頻率亦愈來愈快。
 

被社會政策遺忘的精神病患者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9/12/2013

假如說社會政策對某些族群有所缺欠的話,相信精神病患者(康復者) 必定榜上有名。由於精神病涉及的族群是不分性別、年齡、種族、貧富和身份地位,當不幸地被確診患有精神病,他們同樣會被標籤為精神病患者,某些傳媒甚至會 用「癲人」污名化這個族群。

莫將歧視變成文字獄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7/10/2013

近日,就內地人在香港不同的情況,有立法會議員發起聯署,要「抗融合、拒赤化、還香港人一個家」。聯署形容自由行旅客「操普通話的人很多,他們有不同的文化質素,破壞了香港的文明和秩序」。聯署將罪責指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認為他是「撕裂社會」,「政策非港人優先」。
 

誰在撕裂社會?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02/09/2013

近期常常有人批評政府及特首在撕裂社會,當中有值得政府及特首反省的地方,但個人認為香港社會出現愈來愈嚴重的撕裂,是一個集體的行為,而不是政府或某個人單方面應該負責,這種集體撕裂的情況其實不單在社會,在教會圈子內亦愈來愈多類似情況。

無家者的尊嚴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2/09/201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因此公義地分配財富,縮窄貧富懸殊的差距,政府責無旁貸。特別是金融風暴後,失業率飆升,經濟產業單一化,貧富情況更是各走兩極。無可否認,政府確曾下過不少苦功挽救民生,例如引入自由行,研究發展六大產業,近年的經濟數據的確反映出香港已走過經濟幽谷。可惜的是,市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經濟復甦而得到相應的改善。

感謝賣旗義工風雨同行 一起成就不可能的任務

傅丹梅
明光社副總幹事
19/09/2013
籌備困難重重  上帝恩典處處

籌備今年的賣旗較以往困難,因為7月24日星期三是暑假中的上班日,首先地鐵因人流關係而拒絕義工於站內賣旗,繼而是匯豐銀行拒絕開放部份分行作旗站;再加上學校已放暑假,無法透過學校招募學生義工,而我們的支持者又大部份都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