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會關懷

智障人士的福音工作

張勇傑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16/11/2016

基督教靈實協會福音事工部社區福音事工組,夥拍教會為基督教靈實協會轄下服務單位的智障人士提供服侍,開辦智障人士的團契活動及崇拜,讓智障朋友及其家人認識福音。周家成牧師回憶事工發展初期是由個別教會義工的定期探訪開始,及後教會派出義工帶領智障人士到教會參與福音團契或無障礙敬拜,有些教會更會租用小巴提供接載服務。智障人士得到教會的牧養及栽培,受洗加入教會的亦不計其數。

服侍與合一

——殘障人士的牧養工作
張勇傑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16/11/2016

孩子有「缺陷」,父母當然不好過。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但當教會遇上有殘障的肢體,家人處於徬徨無助之際,不少教會方發現原來自己缺乏與他們同行的經驗。

讓青少年體會感恩文化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 編輯﹕謝芳
03/11/2016

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

《聖經新譯本》〈帖前5﹕16-18〉

由互聯網及電視新聞所描述的社會氣氛,不少是充斥著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即使身在福中卻不知福;儘管擁有很多,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也許著眼於學生時代,感受和領略知恩、感恩及報恩的過程,活在「被愛」及「付出愛」的環境中。這樣,未來的世界或會變得不一樣!

支持免於尷尬餵哺母乳的權利

文麗兒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0/08/2016

母乳餵哺是母親養育嬰兒最原始的方式,母乳對嬰兒來說不單容易消化,能提供足夠而均衡的營養,加上含有豐富的免疫保護物質,包括大量抗體及活細胞,對嬰兒來說是度身訂造最好的食物,並非有各種添加成份的配方奶粉可以媲美的。然而社會不知從何時開始,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看待願意餵哺母乳的媽媽。

假期是福利還是羊毛?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05/2016

5月1日是法定公眾假期,如公眾假期在星期日,一般「打工仔」都能在翌日得到補假。然而,5月14日同樣是「紅日」,但受惠的人卻不多。首先,只放「勞工假」的朋友,便已註定與它無緣;此外,自推動五天工作的政策後,連放「銀行假」的朋友也因當天是星期六例假,只是名義上「放紅假」而已。

小腳板 大祝福

——「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計劃」啟動禮後記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27/01/2016

為了讓青少年可以學習以小行動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祝福學校及社區,並學習服侍長者,為社會帶出正能量,明光社蒙華永會的資助,舉行「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讓青少年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走向香港社區傳播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