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我們認為性教育並不只是傳遞性知識和技能,建立正確的性態度亦是性教育重要的一環。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宣揚正確的性觀念,強調愛、婚姻、性和家庭之間緊扣的關係,以回應現今社會的挑戰。
整理及撰文: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 引言
Holiness Camp的召集人李顯雋先生透過籌劃聖潔運動的心路歷程以及與青少年同行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兩代同行的重要,青少年內心的渴望和需要、如何與他們同行,以及與他們溝通時需要注意的事情等。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對於如何在香港推行性教育,社會上有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認為性教育不可以只停留在生物學或生殖的知識層面上,不可以只等同於性交教育。有些人卻認為最緊要的莫過如教授學生如何使用安全套,以免學生發生意外。
1. 引言
明光社是一個關注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的非牟利團體,本社自1997年成立至今一直本著基督教信仰,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關心社會、服務人群。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在2018年到訪了92間中小學,主領超過265場性教育講座及118場性教育工作坊,宣揚健康正確的性觀念,期望能引導學生建立健康正確的價值觀,能在這多變的社會為自己作出明智的抉擇。
在古代中國,學子入學的啟蒙書本是《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裡所說的是性(或是人性humanity)當然不是我們今日所指的「性教育」中的「性」(sexuality),但兩者卻存在很多相同的特質:不論是人的本性還是「性」本身,本來都是美好的;本來都應該多去學習、體會、了解,但後來因為社會文化,生活習性和體驗不同,人的品性以及性觀念,差異變得愈來愈大。
整理及撰文: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 引言
同志運動(下面簡稱「同運」)已盤踞歐美社會多年,它強調多元性別與性開放的價值觀亦早已滲入當地的性教育課程。同樣,作為亞洲同運先驅者的台灣,其性教育的內涵亦緊隨歐美之步伐。如此鼓吹性愛自由、多元性別的教育課程不單帶給許多兒童青少年不安與混亂,亦引起眾多家長的反對與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