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處理性傾向歧視 淺談第三條路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8/12/2014

免受歧視是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的核心原則,也是基本人權。政府須按歧視的範疇和嚴重程度,制定合適的措施或法例,以保障任何公民免受歧視,並得到平等對待。

教會與政治的再思

17/12/2014

由「佔中」直到「雨傘運動」,這一切打開了香港社運和政治的新一頁。或許,在贊成或反對佔中之前,教會與信徒更應先上一次「政治課」。[1]

購物盲衝 ‧ 勿忘初衷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4/12/2014

旺角清場後,有爭取民主的巿民到不同的購物區,聲稱響應特首梁振英的呼籲,到當地購物,以振興經濟,同時製造所謂「流動佔中」的狀況,達至不同程度的干擾。另一方面,金鐘的佔領者在學民思潮和學聯的鼓動下,深夜衝擊政府總部,迫使其員工翌日上午不能上班,至下午始能回復正常。

通過同性婚姻之後……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7/11/2014

當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和歧視法,便等於強制每個人認可同性關係。繼早前蛋糕店、花店、婚紗照公司、酒店和旅館被打壓後,讓筆者再分享另一宗不幸事件。

各人偏行己路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5/11/2014

當人人隨己意而行,這個世界沒有客觀的準則時,人與人之間的張力便會愈來愈大,當提醒別人不要任性卻會被形容為打壓的時候,整個社會的撕裂只會愈來愈大。

揭開人工受孕的面紗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0/11/2014

生育是不少夫婦的願望,渴望膝下有兒,弄兒為樂,又或延續香火,繼承祖業,但並不是每對夫婦都能成功懷有下一代。據統計,每六對夫婦,便有一對有不育的情況。

我們都是領養的

陳韋安博士    |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
20/11/2014

「你知道嗎?其實我們都是上帝領養的。」

醫生角度談生殖科技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20/11/2014

現時香港有關人類生殖科技的各項活動受《人類生殖科技條例》監管,包括任何人士如欲進行《條例》下的有關活動(包括提供生殖科技程序、進行胚胎研究或處理、儲存或棄置在或擬在與生殖技術程序或胚胎研究有關連的情況下使用的配子或胚胎)。

婚姻平權真的沒有界限嗎?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0/11/2014

現今香港同性婚姻的訴求日增,以平等及大愛出發,爭取婚姻平權。但同性婚姻支持者口中的平等是否絕對的平等,他們的大愛又有沒有界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