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論跨種族婚姻與同性婚姻的類比
社會上有一種說法:當年美國的奴隸制度禁止黑人與白人通婚,現在則有人禁止男人與男人結婚。於是反對同性婚姻,就等如反對跨種族通婚,間接支持奴隸制度。換言之,反對奴隸制度、反對跨種族通婚禁令的人,同理應該支持同性婚姻。你同意嗎?這說法看似有理,實質是對婚姻本質的概念混淆。
關於「配偶」的再思
3月11日高等法院裁定,入境處處長拒絕向一名已在外國註冊民事結合(civil partnership),之後來港工作人士的伴侶(興訟人)發出受養人簽證,並不構成性傾向歧視。按香港入境處的入境政策,受養人必須為保證人(指在香港擁有工作簽證人士)的「配偶」,以及未滿18歲的子女,但興訟人認為「配偶」應包括民事結合伴侶。
周一嶽亂搬龍門硬推同性婚姻
平機會剛發表的《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報告扭曲民意,先將超過十萬人的聯署,視作一個「機構意見」計算,又將原本諮詢文件中的事實婚姻,偷換成強逼市民承認未經諮詢的同居猶如婚姻的關係和同性婚姻,立法給予相關人士擁有現時婚姻條例下的已婚人士同等的福利及保障,更將之列為「優先處理項目」。
活躍於社交網絡會令人緊張?
社交網絡裏的內容及網絡友人的資訊多姿多采,相片、短片、感受、時事分享……容易令人目不轉睛地繼續滾動熒光幕,不斷的追看下去。不少青少年每天花大量時間流連於社交網絡,因而失去了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上不同背景的朋友和同學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也選擇失去接觸陽光、享受戶外活動的寶貴時光。
「『教內選舉』真相你要知」公開講座花絮
基督教界在特首選委的10席如何處理,每屆選舉都成為教內話題,早幾屆曾試過以民主方式辦「教內選舉」,但成效強差人意。就2017年的選委,教內再次有人公開聯署要求負責籌辦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下稱協進會)懸空10席。
《玩轉腦朋友》
明光社透過舉辦電影小組,與熱愛電影的朋友一起討論及學習欣賞電影,藉此啟發大家去面對生活及自己的生命。於1月19日(二)晚上,拉法基金會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作分享嘉賓,與多達80位參加者一起討論《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