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離開留下都有時代召命
9月開學,學生回到學校,突然發現某些熟悉的面孔不見了,新的面孔取代了原來的老師及同學的位置,他們可能是轉校或是已經離開香港移民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同學們總會有些失落,但隨著時間過去,加上忙碌的學習,很快會適應。
英國食VS加國住
自去年英國為BNO持有人提供新簽證計劃,倫敦市長表示目前最少收到3.4萬名港人申請;[1] 而加拿大於今年二月推出「救生艇計劃」,在首三個月亦已收到近六千份申請。
盡信數據不如無數據:由阿富汗、越南到星空奇遇記
美國的人工智能可以預知未來?
懷念商務艙
7月19日台灣第一批奧運選手連同教練、代表團及相關的官員,乘坐包機前赴日本作賽。說真的,能承包專機直飛抵達,相比於其他大國已是相當難得。只因羽毛球「世界一姐」戴資穎,在她的社交媒體Instagram發文中提了一句:「好懷念長榮航空,可以搭商務艙」,就引發起多方關注、討論。
逢?必反:以人廢言的悲劇
前一陣子,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都出現了異常酷熱的天氣,有些日子氣溫高達華氏120度。最近歐洲和中國爆發了連場暴雨,中國甚至稱河南鄭州水災是「五千年一遇」。這些極端反常的天氣再次引發起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然而,直至今天美國人似乎仍然在環保問題上未能達致共識,本來氣候變遷是一個科學問題,在美國卻演變成黨派之爭。
善用消費券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有的人,叫他們不要心高氣傲,也不要寄望在浮動的財富上,卻要仰望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用的 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善事上富足,慷慨好施。這樣,就為自己在來世積聚財富,作美好的基礎,好叫他們能夠得著那真正的生命。」《聖經新譯本》〈提摩太前書6:17-19〉
身後事生前談
最近我們參加了一個葬禮,送葬的人坐滿整個崇拜禮堂,好像已完全忘記了疫情。會場一片黯然神傷,直到家屬播出一段離世者生前拍下的惜別短片。開場白和劇集一樣,離世者對著鏡頭說道:「當你哋睇到呢段片嘅時候,可能我已經唔喺度」。來賓沒有嚎哭,反卻被她的微笑、甜美的聲音、精神奕奕的面孔和鼓勵的說話所安慰,知道她滿心平安地離開,將來天家亦可重聚,參加喪禮的人都釋懷了。
低自尊——召命路上的障礙物
A君很怕做錯事,即使工作上有不明白之處,他都不敢詢問同事或上司,怕他們說自己很笨或沒用,而別人對於自己的負評,更是毫無保留地接收,平日還時不時覺得自己不夠好;B君很生氣,在未經過他同意之下,上司要她負責新的工作安排,她很害怕自己不能勝任,甚至萌起辭職的念頭;C君每分每秒都在稱讚自己有多好有多厲害,自己明明是難以相處的人,卻認為錯的總是別人;D君不想失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