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家是香港?家是劏房?
政府最近大灑金錢搞「家是香港」運動,希望能藉此增加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為香港「注入正能量」。筆者認為要提升市民的歸屬感決不是搞一整年的政治公關秀,而是踏踏實實地制訂長遠房屋政策,給市民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家。
行政會議真的「沒有議程」嗎?
雖然有不少人認為現時香港正面臨不同挑戰,但整體而言仍算是一個讓人可以放心居住的地方。根據內地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多個方面仍然卓越,宜商宜居。究其原因,是因為香港有自由經濟市場和良好的制度管理,故能夠在兩岸四地獨佔鰲頭。
可變與不變之間
法庭的判決改變了,在原訟庭和上訴庭要求以新的性別身份結婚皆敗訴的變性人W小姐,終審法院改判她勝訴。問題的主要爭論是W小姐雖然身份證上的性別已經改為女性,但是,當她申請與一名男士結婚的時候,由於出世紙的性別仍然是男,因此被拒絕。
變性人的性別身份
看過湯漢斯的電影《機場客運站》的觀眾都應該體會,一個無國家肯收留,成為人球淪落機場的人是十分值得同情的,因為人總是渴望有一個清晰的身份和歸宿。而香港終審法院裁定變性人可以新的性別身份結婚,其實亦是為他們找到了一個歸宿。
燕瘦環肥 身不由己
香港不少女性跟從西方及韓日風尚,為達到瘦身減肥效果全力以赴,犧牲健康亦在所不計。早前已有研究報告表示,香港女性愈來愈高,卻也愈來愈瘦。當亞洲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為18.5至22.9的時候,有為數不少的20至29歲女性的BMI卻低於18.5,以致增加患上骨質疏鬆機會。
沒有人知道的決定時間
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至今已三年了,但仍然遲遲未有進展,對於申請人及公眾都是難以接受的事。其實批准也好,否決也好,也應該有一個決定。需要三年以上去作一個決定,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於公共空間表達性議題的再思
本年三月中,基督徒藝人高皓正先生在facebook中發表了〈10個不「婚前性行為」的理由〉和〈脫離「自瀆」小貼士〉(編按:原文章標題為「帖士」,現改為「貼士」) 兩篇與「性」有關的文章。基督教中的性倫理有清晰的立場,「性」應留在婚姻關係中;反對「婚前性行為」和不鼓勵「自瀆」亦是教會一貫的立場。儘管我們對這兩篇文章中某些論點有所保留,但其內容亦大致接近教會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