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騙財事大 「失心」事更大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6/11/2015

很多年前,中國內地曾流行一個笑話:「一個老農夫買了種子,地卻沒有任何出產,因為種子是假的。老農夫決心一死,買來一瓶農藥喝下,結果死不成,因為農藥也是假的。一家人慶幸老農夫沒有死,決定買來一瓶好酒慶祝一番,結果卻是全家人都死了,因為酒是假的。

Straight Outta Compton《衝出康普頓》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4/11/2015
上次筆者寫了歌詞能反映社會現象的文章,今期介紹一套電影Straight Outta Compton,描繪80年代美國一隊樂隊的組成經過,及他們的歌曲如何反映當時美國社會的狀況。
 

主教牧函與區選泛起的漣漪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11/2015

同性戀運動過去十多年在香港有長足的發展,近年的同志遊行除了有不少外資銀行和企業大力贊助,今年更有歐美多國的領事撐場,由遊行背後的財力物力和參與人數來看,若果大家仍然以為同性戀者是弱勢羣體,便是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思想。

網絡使用的教育與監管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1/2015

近日又見10歲男童因為沉迷打機與家庭反目,之後離家出走的案件。失蹤男童最後被發現原來已流連在網吧好幾天,陪伴他的是一罐曲奇、兩本漫畫,以及人來人往在玩《英雄聯盟》。孩子留在家打機,成績一落千丈,家長擔心他變成隱閉青年;但若讓孩子出街,卻又一去不返。怎麼辦?

「被遺忘權」的爭議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7/11/2015

「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是指人們有權申請刪除有關自己於互聯網上的負面、過時、多餘的個人身份資訊連結。早於2006年,歐洲已開始討論及推行這種權利。


持守一生一世的婚姻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性教育)
17/11/2015

日本富士電視台本年播出了一套名叫「約會~戀愛究竟是甚麼呢~」的電視劇,劇集描述男女主角二人不相信愛情,也不懂得戀愛,但卻希望進入婚姻,所以雙方共同商討婚姻契約書,仔細規劃婚後家庭生活的分工,由每週的煮食安排,及至何時發生性行為也一一詳列出來。

沒有亞視 賭博資訊仍遍地開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11/2015

隨著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將於明年完結,馬會在今年新的馬季已將賽馬、六合彩等節目交由無綫的J2台播放。表面上只是從一台轉換至另一台,馬會沒有特別優勢,她們甚至辯稱J2台始終是數碼廣播台,覆蓋率不如亞視般多,因為一些仍然用傳統電視的家庭,收不到有關廣播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