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基督教的關社情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5/05/2007
基督教的核心價值是愛,我們如何能將這份愛傳遞到社會?以前,當宣教士來到香港傳教,他們透過派奶粉、辦學、提供醫療及社會服務將主的愛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來。今天,這些服務大部份都有政府負責或資助,教會在這方面的重要性逐漸減少,那麼,教會及信徒是否有其他更有效的渠道去彰顯基督的愛呢?
整「容」?整「心」?
採訪:傅丹梅
| 明光社署理助理總幹事
26/03/2007
繼纖體瘦身之後,香港近來掀起另一股美的風潮「整容」,香港亦出現新一代的整容代言人,到底人追求美的心態是否健康?怎麼才能達到「完美」,毫無瑕疵?我們訪問了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與我們分析整容風潮下,我們應如何自處,活得有自信?
傅:從心理學角度,您認為人為什麼會選擇去整容?
美國同性戀運動發展對香港的啟示
傅丹梅
| 署理助理總幹事
26/03/2007
今年一月,明光社、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聯盟聯合邀請美國聯合辯護基金Alliance Defense Fund的兩位律師Glen Lavy 和Jeffery Ventrella到香港,與教會領袖及法律界人士分享歐美同性戀運動的情況,以及分享他們在美國介入同性戀運動訴訟的經驗。
活著就是希望
傅丹梅
| 署理助理總幹事
23/03/2006
相信大家與我一樣,難以想像在經濟如此富裕的香港,墮胎率竟屬全球之冠,而自殺率更高過全球的平均數,香港平均每十萬人中約有18.6人自殺,而全球平均每十萬人中約有14.5人自殺。自殺及墮胎是社會病態的反映,亦是輕視生命的結果。
有「價」無「價」 增「值」減「值」
主持 傅丹梅/ 紀錄及整理 余國富
| 明光社督導主任、註冊社工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07/2004
在助人自助的過程裡,社工所秉持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信念?學院裡"value free" (價值中立)的輔導守則,又能否足以讓社工系學生進入社會,服事人群?我們訪問了兩位在浸會大學社工系就讀,即將升讀三年級的學生「五加皮」和「大舊」,了解他們對投身社工專業的期望和未來工作的價值取向。
受訪者:五加皮(五)、大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