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 王礽福先生
FB播放日期: 2022年10月28日(五)
時間: 8:00-9:30pm
討論電影: 《柏靈頓2》(Paddington 2)
這次第三回十大電影類型*「傻人有傻福」,我們會看英法合拍的闔家歡電影《柏靈頓2》,看看它如何成為少數不比第一集差(甚或更優勝)的續集電影,更重要是認識傻人電影如何拍得不傻,讓你不用降低智力,仍能感同身受,在傻人得到傻福時,同樣得著快感。
主講: 王礽福先生
FB播放日期: 2022年10月28日(五)
時間: 8:00-9:30pm
討論電影: 《柏靈頓2》(Paddington 2)
這次第三回十大電影類型*「傻人有傻福」,我們會看英法合拍的闔家歡電影《柏靈頓2》,看看它如何成為少數不比第一集差(甚或更優勝)的續集電影,更重要是認識傻人電影如何拍得不傻,讓你不用降低智力,仍能感同身受,在傻人得到傻福時,同樣得著快感。
主講:王礽福先生
FB播放日期:2022年8月24日(三)
時間:8:00-9:30pm
討論電影:《JOKER小丑》(Joker) 及《瀑布》(The Falls)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到底電影的故事類型有幾型?新一系列的電影小組請來擅長藉電影講信仰的王礽福先生,向大家介紹電影的十大類型*。第一炮跟大家看近期的科幻動作爽片《超時空亞當計劃》(The Adam Project),再旁及文藝片《浪跡天地》(Nomadland),雖然一爽一文藝,一個超時空打到飛起、一個蒼茫爛地感人至深,但都屬於「英雄的旅程」這個故事類型。到底故事類型有何界線,如何在天南地北中鑑定其DNA?
互聯網原是一個讓公眾自由分享、上下載及瀏覽資料的開放空間,因著其公開性,網民上載的內容可能牽涉他人的事,或與公眾利益相關的資料,網絡媒體亦會把報道文章、短片等上載。可以說,那是網絡上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當中的資料不應隨意被禁止上載及刪除。然而,被報道的人士是否亦應受到保障,有「被遺忘」的權利?我們在兩者之間可以見到,網絡上的言論自由與基本人權之間的衝突。其中一個爭議點就是,「被遺忘權」可能會被利用為竄改有關公眾利益事件或被用於隱瞞公眾人物不光彩過去的工具,令公眾再也看不到歷史或重要事情的始末,剝削了公眾知情權。
近日有五名男子於法院承認在公眾地方犯了妨擾罪和《香港鐵路附例》,因為他們帶備麻雀枱於港鐵列車中打牌,並於社交媒體分享他們的「有趣」影片。雖然,其中一人稱只是想「假扮打麻雀拍趣片」,但他們被警方斥為自私,阻礙車廂內的通道。[1]
2021年10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本港的《版權條例》落後超過10年,當局要進行「保底」工作,修訂法例,並以《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作藍本諮詢公眾。[1] 過去,有市民擔心這條例會阻礙二次創作,2014年的草案限制轉播侵權作品,同時二次創作或翻唱作品並未獲豁免,故被外界稱為「網絡23條」,草案最終未能完成審議。
編輯﹕謝芳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聖經新譯本》〈腓立比書2:4〉
電影、電視製作是一門藝術,透過鏡頭、剪接、聲音等元素,以不同的結構、風格來說故事。除了帶給我們樂趣以外,還可以有很多訊息,叫我們細思。每當我們說喜歡某電影、很不喜歡某劇集……我們能夠說出原因嗎?
培養欣賞眼光
假新聞的產生及推動,背後導向可能是為了賺取廣告利益,如內容農場;也可能是為了改變人們的意識形態,以圖得到人們的支持和贊同,如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大選。這些假新聞的做法就是要挑起讀者的情緒,產生恐懼或憤怒,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教授指出:「當你的心裡上有這些負面情緒,你會在情緒的主導下把這些內容再快速地傳播出去。所以我們會認為憤怒是決定讀者是否在臉書上分享的關鍵機制。越是讓你憤怒,而且是極端憤怒的,你越可能分享,在政治訊息上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