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有「價」無「價」 增「值」減「值」
在助人自助的過程裡,社工所秉持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信念?學院裡"value free" (價值中立)的輔導守則,又能否足以讓社工系學生進入社會,服事人群?我們訪問了兩位在浸會大學社工系就讀,即將升讀三年級的學生「五加皮」和「大舊」,了解他們對投身社工專業的期望和未來工作的價值取向。
受訪者:五加皮(五)、大舊(大)
走出泥淖 拓另類出路
屈指一算,已經踏入第七個年頭了!七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日子,七日是上帝完成造物工程後的安息日,「七」在基督教傳統上象徵完全;對七歲大的明光社而言,當然不是「罷了!就此作息」的宣告;相反,卻是要力臻完美的鞭策,繼續回應時代需要!
七周年紀念特稿
七在基督教傳統代表圓滿、完美,七周年實在是個值得感恩的大日子。由一個只有少數人發起的社關小組發展成今天一個有十多名同工的機構,明光社得以發展,義工的努力絕對功不可沒。不論是《燭光網絡》的寄送還是活動的現場工作、文件庶務等,只要一通電話,一群義工都會趕來協助。有弟兄更主動不辭勞苦的自資支付車費,協助分發多份刊物到各訂閱的教會、機構及書室。
中小學校長及教師德育及公民教育進修課程「賭波的禍害及有關的預防教育」 校長教師親身感受賭博魔力
監察賭風聯盟於去年10月份向全港中學進行問卷形式進行的「賭波合法化後中學生參與賭波活動」調查,結果顯示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參與賭波投注情況嚴重。根據理大於8月1日(馬會正式接受賭波投注當日)做的調查顯示,參與賭波的青少年遠比賭馬的人數多,足球博彩對青少年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傳媒鋪天蓋地的宣傳及馬會將投注站改裝成開放式,使青少年很容易被引誘而參與賭波活動,可見賭波有很大的吸引力。
社工與獨立思考
市場導向削弱內部士氣
隨著政府「整筆過撥款」及停止對社福機構資助的行動,令機構資金漸見緊絀。政府批核社會服務資源時又以市場價值作考慮,同類服務間出現惡性競爭,各機構變為競爭對手。機構以苛刻的條件僱用短期合約員工,削弱了整體士氣。
馬會催谷賭波事件簿
自2003年8月實施足球博彩規範化(即「賭波合法化」)後,馬會、政府都聲稱開設合法的足球博彩,只為打擊非法外圍莊家,並不鼓吹賭博。但時至今日,賭波的投注總額遠超預期,因賭博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作為賭波活動營運機構的香港賽馬會,非但提供賭博便利,更以「打擊外圍」為擋箭牌,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新玩法,新攻勢擊,皆旨在吸納更多人參與賭博,違反「不鼓勵賭博政策」。
社會工作 = 扶助「弱勢社群」 = 性解放?
我在下面會評論香港社工界近期的一些轉變,就是一種較為激進的性解放思想,為了避免誤解先要澄清:一、社工界並非只有一種主導思想,我所觀察的只是一種趨勢,社工界內部當然存在多元性;二、這種思想的興起有其社會和文化背景,往往反映一些傳統框架的不足,其存在有正面意義;三、我敬佩很多社會工作者敬業樂業,在破碎的社會邊緣默默耕耘、扶助弱小,已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吹」出台灣夢──台灣性文化研討會
吃宵夜雖是極不健康的習慣,但有時候也造就了一些有價值的事工。每當香港性文化學會開組完畢後,學會主席關啟文博士都會以他圓渾的肚腩作旗幟,率領一眾組員到附近餐廳吃宵夜、「吹水」,再加上一眾組員都較熱衷於學術及教會事工,故「吹水」得來也非常高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