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查經三:守望者的責任
遊戲:將組員分為三小組,各自派一個人出來,請他們食榴槤糖。之後組長對所有組員說:「是次查經準備了一些糖果,這三位組員都試食了,讓他們說說是否應拿出來,讓大家分嚐。」
吃過榴槤糖的人,只能說「應」或「不應」,不能說出是甚麼糖,也不能做古怪表情,之後組員一起決定是否吃糖。
分享:如果我是那三個可以預先知道糖的味道的人,有何感受?
遊戲:將組員分為三小組,各自派一個人出來,請他們食榴槤糖。之後組長對所有組員說:「是次查經準備了一些糖果,這三位組員都試食了,讓他們說說是否應拿出來,讓大家分嚐。」
吃過榴槤糖的人,只能說「應」或「不應」,不能說出是甚麼糖,也不能做古怪表情,之後組員一起決定是否吃糖。
分享:如果我是那三個可以預先知道糖的味道的人,有何感受?
分享:在生活中有沒有試過因為某些原因,令預期得到的一筆錢失去了/遲遲得不到?過程中會有甚麼感覺?
讀經:
申命記二十四14-15
小組查經一:不用盡,不拾回
熱身遊戲:請各組員將自己的上月/上周的零用錢/人工畫一個圓形圖,並向組員分享自己使用金錢的比例。
讀經:(註︰查經部份經文乃用《和合本修訂版》)
利未記十九9-10
「你們在自己的地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的角落,也不可拾取莊稼所掉落的。
基督教信仰跟其他宗教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包括基督徒相信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而並非靠「行善積德」而來的。然而,基督徒斷不否定行善的意義,而且按照神的心意,我們在得救後更加應該行善。
自從1974年洛桑會議之後,不少教會和信徒對社會關懷的意識無疑是逐步提高了,但在教會的日常運作上,社關就好像環保一樣,大家在原則上不會反對,但又不會十分積極參與,不過是葉公好龍。
假若你問我人類有甚麼專長,其中一項就是將好事變作壞事!
而要將好事變作壞事,其中一個主要的秘訣就是「過猶不及」。
從內地來港上學的跨境學童人數逐年遞增,今年已有九千多人,估計明年逾萬也不足為奇。相信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每天早上都有數千學童跨境上學,這種特殊情況,堪稱兩地邊境的「特色」。
教育學院去年以問卷訪問全港791名通識教師,發現他們對人權法治觀念薄弱,人權知識「肥佬」。超過三成受訪者曲解法治基本原則,認同政府為解決迫切問題可隨意解釋法律;支持警方拷問罪犯採證等。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來港與青年對話,特別提及國民教育,而要教近代史,他認為相對過去200年,中國近60年,應該說是中國最成功、最輝煌的時代。
香港政府官員回歸之後愈來愈多花時間在甚麼地方?恐怕就是應付議員和傳媒的提問,而愈來愈少時間花在一些長遠的政策規劃,於是官員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開報章和扭開收音機,了解有甚麼新鮮熱辣的話題需要回應,著重政治化妝多於政治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