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明光家書
在荊棘叢中大步走

困難是一把兩刃劍,可以阻礙我們的計劃,但同樣可以拉近支持者與我們的距離,也提醒我們在事奉的路上,依靠的不是我們自己,而是上帝的恩典,以及有同一心志和感動的教會及弟兄姊妹。機構的事工不是永恆的,對於上帝的旨意,我們要不斷心意更新和變化,以及敏銳於時代的變遷,才能繼續服事當前的社會、教會和弟兄姊妹。

對於明光社來說,當前的困難是財政再次出現壓力,自去年11月發出呼籲之後,深深感受到一些支持者對我們的關心,短時間內已令我們回復穩定。轉眼又過了接近一年,我們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就是相繼失去了穩定的籌款機會,包括我們連續兩年的賣旗抽籤皆落空,今年更是在147個申請機構中,被抽中排第146揀位,而賣旗的名額只得74個,篤定在2027年3月底前沒有賣旗的機會,過往的賣旗活動我們可以籌得由60萬至過百萬元不等,是每年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今年我們第一次獲分配35個渣打馬拉松的慈善跑名額,籌得超過30萬元,但明年由於申請的機構超出過往很多,我們最終落選了,明年少了兩個重要的籌款活動,我們將失去超過100萬預計的奉獻收入。此外,今年年初我們的收支尚算平穩,但在4月之後,奉獻如往常一樣下降,至今累積赤字已約80萬元,儲備不足以應付兩個月的開支。

為了令我們關心的事工可以繼續發展,我們將會在2月底舉行明光大步走籌款活動,請大家支持我們的董事同工和友好挑戰港島徑,包括主席雷兢業牧師總幹事蔡志森會聯同想挑戰自己的友好,計劃在15個小時內完成整條45公里的港島徑,其餘參加者則按自己的時間和體力,可選擇完成部份路段,時間約2至7個小時。屆時大家可以相約友好各自組隊出發,或者加入我們董事同工的行列,透過參與及支持明光大步走,顯示我們對香港社會上不同需要的關心,支持明光社繼續在性教育、傳媒教育、生命教育的恆常工作,將我們每年主持講座的數目由500多個繼續向上提升,讓更多中小學生可以有機會思考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在一些重要的人生抉擇時有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

此外,今年內多個我們一直關注的議題都有新的挑戰,包括籃球賭博合法化、同志伴侶登記條例、因跨性別人士使用何種廁所而衍生的如何界定性別的問題等等。如何讓更多社會人士、教會同工和弟兄姊妹更了解當前的社會風氣及應如何回應是我們的負擔,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我們。困難是一把兩刃劍,而我們期望在困難中更感受到大家與我們風雨同路,一起在荊棘叢中大步走。

您的弟兄
志森
2025年10月

明光社大步走籌款

 


永遠的家人: 離婚再婚也不要忽略子女的需要

19/03/2018
感謝上帝的恩典及祝福,自去年一月起,透過《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劃,服務離異家庭及其子女,我們為46間中小學,舉辦60場專題講座及成長小組,為13,135個學生提供服務,超過七成學生小組組員表示對父母的離異有更好的了解,更好地認清自己對父母離異的想法及感受,以及能更適應及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會缺少父/母照顧的情況。個人輔導服務方面,有40位分居/離婚人士、家長及父母離婚的青少年經過輔導後,較能接受家庭的轉變、改善與子女的關係及個人的情緒,不再困在「離婚」這個無形的牢籠中,得著重生。這些成果都令我們感到極大鼓舞。

社關是一場馬拉松

10/01/2018
    2017是令人身心疲累的一年,個人方面,除外父之外,幾位相識多年的弟兄相繼離世;母親輕微中風;又有親友健康出現問題。

在爭議不絕的年代堅持信念

11/09/2017
  香港近年的爭議愈來愈尖銳,更不幸的是在爭議之中,我們看到愈來愈多的偏見、怒氣、仇恨和自以為是。無論在社交媒體、甚或公眾人物,很多的言論都是以偏概全、上綱上線的,在發表意見的時候,往往將不同的人的言論斷章取義地加在一起,混淆視聽,將本身要批判的對象有意無意地醜化,令本來不了解詳情的受眾對那些人產生負面印象,這是個當以為自己是為真理發聲便可以不擇手段的年代!於是大家往往只問立場,不問真假,更遑論對錯。就像近期教大民主牆出現恭賀官員喪子的標語,演化為嚴重的社會對立,過程中不乏渲染和誤導,實在令人痛心。

性别政治在香港悄悄蔓延

01/07/2017
今年是香港回歸中國20年,一切彷彿很美好,但統計處公佈2016年的堅尼系數創45年來新高,達到0.539,較1996年的0.518上升0.021,表示香港的收入分佈愈來愈走向不平均,市民的貧富差距擴大,貧窮問題非常嚴重,新一屆政府必須設法改善貧富懸殊的情況,否則社會將會加劇階級對立,造成政治不穩,而重中之重可算是居住問題,讓市民可以居有定所,不致居無定所。

18年後仍是一條好漢

06/01/2017
  少年時代很喜歡看有關大俠的電影,特別著迷的是當他們面對死亡毫不退縮,慷慨就義的英雄氣概,其中一句經典對白就是:「18年後又係一條好漢」。當然,隨著年紀漸長,早已不再嚮往做視死如歸的英雄,不過仍然希望自己是一條好漢。做人做事對得住上帝,在自己的家人、朋友,以至社會人士面前可以挺起胸膛做人。18年真的不是一個短的時間,不論人事、景物都已翻新又翻新了,屈指一算,自己加入明光社轉眼竟已踏入第18個年頭了。  

為孩子多走一步

27/10/2016
我們相信家庭是每個人第一個學習的場景,也是孕育一個人性格及質素的重要基石,婚姻制度於維持兒童與父母的連繫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今年所做的有關「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港人認為,若然失去親生父親(88.3%)或親生母親(87.6%),會為兒童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因此,兒童能在親生父母的照顧下成長對他們是最好的。

處變不「亂」

01/09/2016
香港市民求變心切,從今屆立法會選舉可以清楚反映,在候選人中新人輩出,加上不少議員因為年齡或個人問題而不再爭取連任或連任失敗,立法會必定會面目全非。無論政府和市民大眾是否願意,大家都必須重新定位。

莫以平等之名摧毀平等

15/05/2016
以自由之名摧毀自由!德國社會學者顧家碧(Gabriele Kuby)女士應本社及友好團體邀請,首次來港分享她沉痛的體會。她所談及性革命在西方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性解放運動藉自由之名,摧毀異見者的言論 自由,對我們來說並非完全陌生。過去十多年,明光社與一眾友好聲嘶力竭想向大家傳遞的正是同樣的信息,但她所處身的德國,情況比香港更艱難。顧家碧讓我們 看到的是一個不嫌自己力量微小,72歲仍滿腔熱誠,憑著對神單純的信心,敢於逆流而上,雲彩一般的見證人。

任憑風浪起 穩坐釣魚船

15/02/2016
2015年要面對的風浪著實不少! 社會上不同族群的撕裂;官民的對立;以至弟兄姊妹之間的分化情況愈來愈嚴重,理性討論亦愈來愈困難。因為政治判斷、社會政策、倫理抉擇,以至神學立場 的不同,

面對同性戀,我們可以華麗轉身嗎?

15/09/2015
時光飛逝,2015年只剩下一季便要過去,隨著政改不獲通過,香港的政治爭拗暫時告一段落,社會各界包括教會正努力修補因雨傘運動而產生的撕裂,希望社會能盡快回復正常,但是,另一場性別身份政治已在默默起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