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科技與倫理

小心踏入入互聯網色情險地

陳家麗
網站編輯
30/09/1998

記得初入職的時候,經常要透過搜尋器(search engine,用者只要在網頁輸入索引字,網站在搜索後,將有關網頁的索引列出)找一些圖片作插圖。一次,要找一張紅唇照片,於是就在搜索器輸入「lips」一字,結果搜尋器給我卻是排山倒海的裸女照片,甚至是充斥大量「X」字的網頁索引。此後筆者發現,原來搜尋器對某些「關鍵字眼」會有特別「聯想」,自動與色情網站掛勾,於是以後避免用這些字作索引字。

網絡欺凌中的攻擊者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3/09/2010

近月,有多個團體公布有關中、小學學生網絡欺凌事件的調查報告,根據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及香港青年協會有關網絡欺凌的調查顯示:有三成高小學生曾在網上欺凌別人,亦有兩成二中學生承認曾在網上欺凌別人。另外,亦有資深社工指出受到網絡欺凌的學生多傾向啞忍或向身邊朋友傾訴,較少主動向社工求助,所以駐校社工能夠發現,並能幫助的個案並不多。

只許百姓放火,不許州官點燈?

人肉搜尋:IT監管無可能?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6/01/2010

面對無日無之的網絡欺凌、人肉搜尋的事件,滋事者無法無天,執法者無法監管,受害者無辜被害。究竟在資訊科技、法律,以至教育的範疇裡,我們可以做甚麼?《燭光網絡》特別訪問了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教授,了解在資訊科技爆炸,Web2.0盛行時代,從規管及教育角度可以落實的工作。

我無奈、害怕和憤怒!

──曾遭網絡欺凌者的心底話
採訪: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6/01/2010

網絡欺凌,沒有表面傷痕,沒有痛楚,但受害人所受的傷痛,可不是一下子可以痊癒的。有些人從此不再寫網誌(Blog);在facebook絕跡;有些人要開新的電郵帳戶;聽電話時只聽有來電顯示,甚至是來電顯示中有紀錄的朋友的電話。受害者成為網絡世界的驚弓之鳥,在分享與私隱之間,重新為自己在網絡的身份定位。

凡「蝦人」的都是壞人?

── 一幣兩面的網絡欺凌者
採訪:歐陽家和
明光社 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6/01/2010

起底、改圖、抹黑、唱衰……網絡欺凌方法層出不窮,有時會透過網誌用言論「唱」你,更多時候會用討論區或一些社交網站,製造網民公審的假象,令受欺凌的人焦慮,害怕,受傷。
 

人肉搜尋 與 網民公審

──網絡欺凌問題面面觀
整理:陳穎翎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6/01/2010

 「我因為代課的關係,這幾年在港九新界多間學校任教,也許學校、老師都不方便講,但事實上校園每日發生的網絡欺凌個案實在多不勝數,每日十單八單一定有……事實上,有些家長都有網絡欺凌老師,甚至欺凌學校,我認為非但是青少年需要知多點,成人社群亦然!」上述老師所提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在本社一個論及網絡欺凌的聚會,一眾嘉賓及參與者十分熱烈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