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生命倫理

知識是力量

──你不能不知道的基因身份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
16/11/2016

人類基因組由32億鹼基對組成,一般人不知它們有何意義,基因身份(Gene Identity)就是代表自己的獨特基因序列。女星安祖蓮娜祖莉知悉自己擁有乳癌和卵巢癌的突變基因BRCA1,果斷切除乳房和卵巢,一度被譽為勇敢。

在生命面前謙卑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6/11/2016

人為萬物之靈,人與動物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分別,是人不僅是為了繼續生存而活著,而是要活得有尊嚴,能令人自覺有尊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到被愛。在不同的愛當中,最無條件和「非理性」的愛是親情。

讓青少年體會感恩文化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 編輯﹕謝芳
03/11/2016

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

《聖經新譯本》〈帖前5﹕16-18〉

由互聯網及電視新聞所描述的社會氣氛,不少是充斥著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即使身在福中卻不知福;儘管擁有很多,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也許著眼於學生時代,感受和領略知恩、感恩及報恩的過程,活在「被愛」及「付出愛」的環境中。這樣,未來的世界或會變得不一樣!

生命倫理專題探討:基因改造何去何從?

舉辦日期: 
09/11/2016

人有權改造人嗎?親生父母可以多於兩個人嗎?

近日美國一名醫生成功製造由三人基因合成的嬰兒,消息震驚世界,讓人不得不反思生命的來源及主權誰屬。無疑生殖科技的發展,可以避免很多嚴重遺傳病的出現,但當人過度發展及使用生殖科技,會否為世界帶來新一輪的優生學主義。我們請來生物科技學者吳庶忠博士,從科技與文化層面探討生殖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並在信仰層面上反思生命的主權與價值。

日期:2016年11月9日(三)

時間:7:30pm – 9:00pm

對象:任何有興趣人士

講    員 : 吳庶忠博士(生物科技學者)

《靈修‧人生》系列 (第六回) ── 信仰中的求真

舉辦日期: 
23/11/2016

在人生路上,又或是事奉的路上,信徒都曾作出不少決定。很多時,信徒按照理性、需要及環境去做決定,然而,耶穌卻為我們呈現另一種作決定的模式,便是先了解自己的身份、角色及內心真正的動機,之後再配合時機去作決定。

保護生命才是真正的善行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2/10/2015

多年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已發起「無翅宴會菜單選擇計劃」,希望香港的酒店及食肆可以為設宴的客戶提供另類選擇,以改變無翅不歡的飲宴文化,並盡力保護數量日漸減少的鯊魚,拯救失衡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