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組2017 —— 第一回: <<踏血尋梅>>

一年又過,在新一年的電影小組,我們將會分析一些獲獎電影,舉辦的時間亦將改為逢第二週的星期三。
電影《踏血尋梅》改編自本地一宗發生於2008年轟動一時的凶殺案,年輕女死者佳梅被一名三失少年子聰殺害碎屍,但他最終選擇自首。是什麼推使女受害者走上不歸路?到底殺人者為何行兇?最終的真相又是什麼?也讓我們一起討論電影帶出了有關這世代的訊息。
*本片獲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7項大獎。
日期: 2017年1月11日 (三)
一年又過,在新一年的電影小組,我們將會分析一些獲獎電影,舉辦的時間亦將改為逢第二週的星期三。
電影《踏血尋梅》改編自本地一宗發生於2008年轟動一時的凶殺案,年輕女死者佳梅被一名三失少年子聰殺害碎屍,但他最終選擇自首。是什麼推使女受害者走上不歸路?到底殺人者為何行兇?最終的真相又是什麼?也讓我們一起討論電影帶出了有關這世代的訊息。
*本片獲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7項大獎。
日期: 2017年1月11日 (三)
獲同行基金資助,明光社於9月舉辦一連六堂「2016網絡世代的牧養及裝備」新媒體事工課程已圓滿結束,平均每堂有30名參加者。課程導師歐建樑先生(春麗)以活潑、互動的教學指導參加者,課室總是充滿笑聲和討論聲。內容除了學習動畫及短片製作、運用相應工具進行網絡媒體宣教等技巧,當中更有聖經教導的反思,藉此裝備年青信徒領袖及牧者。
現今社會充斥著性解放的資訊,崇尚個人主義,強調個人慾望的滿足,無視兩性關係之間的尊重及神創造男女的美好原意。這樣的文化及環境衝擊著教會青少年群體的信仰及價值觀。
明光社是一個關注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的非牟利團體,本社自1997年成立至今一直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去關心社會、服務人群。
現今社會性觀念開放,青少年懷孕、色情沉溺、性短訊、裸聊的情況日漸普遍。為此,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性教育,宣揚正確性觀念,重視「愛」與「性」的價值觀,肯定婚姻與家庭的價值。在過去一年,我們到訪80多間中小學主領超過250場性教育講座和工作坊,接觸學生三萬多人次。對於學校對我們的信任,和對本社理念的認同,我們深感欣慰。
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現今十分普及,青少年在使用新媒體時遇上各種陷阱的新聞常有發生。有見及此,明光社在2013年12月13日舉辦了一場性教育教師訓練,邀請了基督教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竺永洪,聯同他的同事程健祖 (青少年自強計劃「心渡計劃」召集人)及社工高保健,與約二十位出席的青少年工作者分享「新媒體的性陷阱」。
香港大學學生會於今年8月的《學苑》向630名「90後」港大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3%的同學表示沒有性經驗。刊物的編輯坦言結果與預期(有性經驗與沒有性經驗的比例各佔一半)有出入。
大眾文化與倫理系列 第一回
今年生命倫理對談以大眾文化與倫理為主題,透過探討電影、情歌、小說、動漫及電視劇,以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探討當中的倫理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