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生命與倫理價值觀何其重要

蕭壽華牧師    |    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 | 明光社董事
16/07/2007

得知明光社預備籌募經費,成立「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及購置辦公室,感到是一件十分艱巨的事。其中的挑戰不單是經費的問題,更是在這個自由主義澎湃的年代,要開誠布公地探討生命與倫理的課題,多會成為眾矢之的,在行動中會舉步維艱,障礙重重。然而,我仍然贊成不應因而退縮,反當緊握著今天神給與明光社的機會與位份,以智慧及熱誠,推展這方面的研究及培育的工作,衝向浪潮,保護生命。
 

十週年活動花絮

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6/07/2007
「性神學證書課程2007」 ― 共同回應當代性革命的挑戰

明光社聯同香港性文化學會剛於2007年2月至5月舉辦一連13堂的「性神學證書課程2007」,幫助神學生、教牧同工及信徒領袖回應當代的性革命對社會及教會的挑戰。
 

放眼大專生世界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16/07/2007

他們只愛「玩」,是享樂主義的支持者;
他們只愛「錢」,著重物質享受過於一切;
他們只愛「自己」,對社會、對鄰舍、對周遭漠不關心;
他們不只要「愛」,在愛中也「亂愛」,責任、承諾、尊重均欠缺。
 

美的生命、活的倫理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7/2007

  這是一個現實的年代,人們越來越重視即時的回報,一年也太久,只爭朝夕!對於生命,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快樂,個人的滿足,性毋須留待婚姻,更毋須等待成熟,性與愛、與婚姻和家庭的分家,為生命帶來很多的衝擊,倫理價值對很多人來說是包袱、是落伍的代名詞。
 

認同‧速度‧空間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7/2007

4男1女初中生集體性交[1]、未夠16歲人士懷疑在濫藥後進行兩男一女性行為,過程更被人用手機拍下等[2],再加上近期涉及青少年

誰的道德?哪裡的界線?

訪問:陳燕萍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16/07/2007

黃讚雄(Eric)是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的幹事,他有逾20年的企業傳訊及傳媒經驗,曾為多家國際企業提供顧問服務。

風雨同路見真心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7/2007

前言:
  五月的中大學生報事件,由於坊間出現很多關於明光社的謠言,於是接受了《壹週刊》的訪問,希望澄清一些誤會,卻成為我在明光社近八年來面對最敵意的訪問,對今時今日的所謂記者的操守嘆為觀止!不過,今期《燭光網絡》選擇自己訪問自己,不是因為怕了記者,而是因為我仍然十分懷念當記者的日子。
 

搶購靚袋的香港環保潮

陳穎翎    |    項目主任 (政策研究)
13/07/2007

2007年7月6日,數以百計的香港市民(據悉高峰期有二千人),齊集中環的置地廣場,排隊購買一款標榜「用料平凡、製作認真」,以環保理念為製作重點的購物袋,風頭一時無兩。
 

「20」的啟示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6/07/2007

司馬昭之心

禁忌‧偏見:性工業前的兩塊大石?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3/07/2007

性工業萎縮– 禁忌、偏見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