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為何M記廁所總是髒?
幼兒性教育小秘訣
原訂於8月2日舉行的親子性教育工作坊,雖然因疫情關係而取消,但父母愛護和疼惜子女,他們仍然可以透過不同形式讓子女上性教育課。其實進行親子性教育的時機常常出現,在日常生活教性教育,通常比較零碎和突發,只要我們多加留意,就能把握時機。現在我們一起看看以下熟悉的情境:
留與墮的抉擇 反思生命的價值
由明光社主辦,小小生命及喜樂生命協辦的「留與墮的抉擇」活動於8月6日透過網上平台舉行,藉真實個案改篇的《愛.生命》微電影系列〈責任〉探討生命意義。當晚有幸邀請到小小生命發起人杜慧妍小姐任分享嘉賓,活動有57位朋友參與。
以實際行動回應無形之手
對於看得到的威脅、誘惑和陷阱,我們通常都會提高警覺,不過,正所謂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我們更需額外留神的往往是一些在幕後操控的無形之手。在大數據的年代,我們在網上的足跡其實無所遁形,因此,許多為我們度身訂做的資訊、廣告、短片、甚至假新聞,其實每時每刻都透過手機和電腦,順其自然、漫不經心地傳給我們,甚至會令我們以為是自己發現的。
網絡心理戰 社交媒體對網民的影響
加入及使用社交媒體溝通,相信大多用戶的本意是想透過網絡與朋友連繫交流,了解友人的近況,搜尋更多的資訊吧。
新聞,還是付錢看比較好
新聞行業今日十分難做。媒體沒有資金做新聞,新聞記者受制於廣告和讀者興趣,只能做些沒有深度的新聞,部份免費網絡媒體更要為了流量而淪為標題黨,用誇張、出位的標題吸引網民點擊,做劣質新聞,部份則被財團收購,淪為財團喉舌。
關心社會不等於要積極參與政治
近年不少年青的和關心香港社會的教牧和弟兄姊妹積極參與政治及社會運動,並且對一些不願意積極回應社會問題的教會和教牧口誅筆伐,甚至認為他們背棄了信仰的初衷,失去教會應有的見證。
窺淫、偷拍及相關罪行諮詢
香港一直沒有針對偷拍的法例,過往警方常以「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來作檢控,但終審法院去年裁定有關條例不應擴展至涵蓋犯罪者使用自己電腦的情況,[1] 故以自己的電子產品犯案不能再控以此罪,讓私人地方的偷拍行為不受監管,出現法律真
跟孩子悄悄話 談談月經
筆者邀請大家試想像一下以下情境:
情境一:媽媽在家中去完洗手間後,兒子神色慌張地從洗手間衝出來,大叫道:「媽媽,廁板上有很多血啊!你內出血嗎?你看起來像生了病!要去看醫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