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被人忽視的受苦面容
有關「面容」的倫理性概念來自法國哲學家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他認為「面容」是「他者」最具倫理性的展現,也能最直接對他者作出倫理呼喚。「面容」(le visage)不能被人完全客觀地觀察和研究,因為在它背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政治表態之亂
早前在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在其就職演說當中,強調了「兩岸互不隸屬」,引起內地的不滿。中國大陸官媒央視新聞在該演說結束後,便於微博反擊賴清德的言論,指:「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國家」,後來不少台灣的歌手紛紛轉載央視新聞的帖文,歌手蘇見信也於微博發帖支持統一。
當「社交恐懼」遇上AI
雖然我們可以很粗略地將人分為內向與外向,然後將內向的人歸類為不喜歡社交的人,將外向的人歸類為喜歡社交的人;然而在社會上,這兩類人的數目基本上並不是均等的。網絡世界的盛行,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在身體缺席的情況下進行,這也導致彼此的關係容易變得疏離;交友軟件的增多,也代表人們喜歡網絡上的交流多於現實的交流。
低谷以後的一片天
The First Take,簡稱TFT,是一個在2019年在YouTube建立的日本音樂頻道。該頻道會邀請歌手或作曲家以一鏡到底的形式完成表演,影片不會分段錄製、補錄或後期編輯,即使失誤也會被完整記錄下來。就如頻道所標榜:「在全白的錄音室裡,有一個麥克風。這裡只有一條規則:只有一次機會,就如人生只有一次。
機友的樂與怒——打機、課金與成癮
「打機」,在部份家長眼中,仍然好像是十惡不赦的行為,是萬惡的根源,特別面對在學時期的子女,有些家長認為打機與否是影響成績的最致命因素。就算沒有這麼極端的想法,人們普遍都對打機有一些負面印象,諸如影響學業、沉迷在虛擬世界裡、不切實際、容易令人脾氣暴躁、引發沉溺問題等等。
變性與變性的回轉 ──Doublethink第三章簡介
激進女性主義者Janice Raymond在2021年出版了Doublethink: A Feminist Challenge to Transgenderism一書(Raymond 2021) ,對當代跨性別運動提出尖銳的批評,我在下面簡介這書的第三章,其章題是:”Self-Declared Men, Transitioning an
生命的價值,有高低之分?
最近看過《進擊的巨人》動畫、《年少日記》電影等等以後,腦海中便浮現出一個很深刻的反思,就是:人生命的價值,是否一出生便分了等級呢?是不是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值得活下去呢?或者說,是否某些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呢?可能會有人直截了當地回應這個問題:誰更「有用」便更值得活下去!這也是個不折不扣、資本主義社會的說法,就是那人無法帶來利益,其生命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