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賭博

「劫貧濟貧」的社福政策 ── 請深思是否再增賽馬日

陳穎翎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3/04/2009

馬會與港府於2006年達成博彩稅協議,獲准採用彈性彩池之後,若一季博彩稅不足80億元,馬會要「包底」,「包底期」為3年,2009年度屆滿。於是在經濟下滑,投注額節節下跌的情況,近期馬會不斷有博彩新構思,務使投注額提升,脫離「包底」局面,情況可以理解。
  

六合彩只是商品?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04/11/2010

上周末,會計師公會出版刊物《A-PLUS》中,專訪了新任馬會主席施文信。他表示為了更好地發揮馬會「慈善」這個令人欣賞(admire)的制度,將計劃提出一系列建議,增加馬會「收入」,包括擴充六合彩售票地點、發行彩票以資助本港體育發展等。施文信強調有關增加的收入,將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六合彩變數碼字花嗎?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2/10/2010

近日,有報章報道稱馬會研究增加六合彩的玩法,仿效內地「地下六合彩」的多樣化下注方法,加入猜特別號碼、大小、單雙等玩法,以求讓投注額下降的六合彩重新增加投注額,吸引更多巿民加入。六合彩之所以在香港出現,據不少文獻記載,為的就是要取締「字花」,所謂字花,就是一種賭博遊戲,莊家會將三十二位英雄人物排列出,之後將其中一個夾起,要求大家去估,當中有人很有文采地用一些「詩歌」作為提示,供人去猜去估。

世盃直播的公義

歐陽家和
明光社 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8/06/2010

世界盃上周開鑼,我們見識了特別飄的足球,特別吵耳的「嗚嗚吱拉」,於是爆冷很多,入球很少。除了馬會成為慣常的大贏家外,相信就只有獨家播放的電視台才有機會賺錢。馬會賺的,是傳統所謂的「偏財」,但有線賺的錢,被人痛罵得更厲害。

我們的快樂足球

──「睇波踢波不賭波」活動回顧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0/07/2010

世界盃快將曲終人散,我們見識了足球場上的悲歡離恨。可是賭波的熱浪似乎未有停過,截稿之時警方破獲的外圍賭波已數以億計。明光社自四月開始舉行一系列「睇波踢波不賭波」活動,鼓勵青少年欣賞足球,知道賭波的禍害,並將足球重回體育運動的正軌。

戒賭者故事 沉溺

── 皆因一次甜頭、一次好奇
小記者
採訪及整理:陳少游 (龍翔官立中學) 《2010世界盃特刊》
24/05/2010

世上萬事,最易莫過於花錢;花錢方法,最快莫若賭錢。賭便如毒,一旦沾上,萬難戒除,最後大都落得家破人亡之下場。但賭錢吸毒,何者為害更甚?今時此刻,竟有人說:「賭博100%衰過吸毒!」